江淮烽火八十春——江苏抗战纪念地调研团探访七地纪念馆

通讯员:周煜佳

为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,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“江淮烽火八十春”江苏抗战纪念地调研团于2025年7月起,在江苏开展跨区域抗战纪念地调研,通过实地探访梳理历史脉络,挖掘地方抗战精神内涵。

7月15日,调研团召开实践动员会,明确“梳理江苏抗战历史脉络、挖掘地方抗战精神内涵”核心目标,部署史料记录、展品分析、感悟整理等工作,强调需立足实物史料客观记录、聚焦历史细节考证、严守场馆规定,为跨越七地的调研奠定行动框架与思想基础。

7月中旬起,各小组分赴各地推进调研。常州组首站走进常州市烈士陵园,查看1937至1945年间牺牲的烈士信息,研读收录23位平民支援前线日记原件的《常州抗日斗争档案》,深刻认识到“抗战是全民族的共同意志”。

扬州组聚焦曹起溍故居,以1931-1939年时间轴为线索,通过“曹起溍与扬州抗日救亡运动”专题展览,解析其以教育家身份开展的社会动员实践。从“团结御侮”标语、油印《抗日旬刊》,到1938年发展的200余名救国会成员史实,团队清晰把握地方抗日通讯网络运作逻辑,还从《抗日三字经》与《扬州民间抗日故事集》中,挖掘出抗战精神“忠贞不屈”与“群众路线”的双重维度。

南通组探访苏中四分区反“清乡”斗争纪念馆,重点关注“反日伪毒化”展区。通过“戒烟传单”原件、“1943年销毁200余箱鸦片烟土”“组建50支民间戒烟队”等史实,梳理日伪毒化政策与军民应对策略,深刻理解“反‘清乡’更是民族精神保卫战”。

苏州组先后走访苏州革命博物馆与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,从《军民互助手册》《太湖抗日自卫队花名册》中了解军民协作史,借“芦苇荡鱼水情”展览、“水上地道”模型及“认亲保家”制度档案,具象化感知军民团结这一抗战胜利根基。

南京组考察雨花台烈士陵园,通过《雨花台地区救助记录》与地窖门板等实物,还原农妇救伤员事迹;从“雨花台抗日自卫队”的土制手榴弹、行动草图,以及“无名烈士纪念墙”上的“母子双烈”故事,见证军民共筑防线的历史。

无锡组前往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与抗战胜利纪念塔,结合“锡澄地区士绅捐献清单”分析统战工作重要性,还在南河社区开展青少年宣讲,用“少年交通员”等案例传递团结抗战精神。

江淮大地上,从常州烈士名录墙的镌刻到沙家浜芦苇荡的回响,从雨花台地窖门板的温度到曹起溍故居的革命印记,调研团踏访的每一处纪念地,都是承载民族记忆的精神丰碑。这些藏于史料中的抗争细节、凝于实物里的家国情怀,不仅勾勒出江苏人民浴血抗敌的壮阔图景,更让伟大抗战精神在青年一代的触摸与思考中薪火相传。八十载岁月流转,烽火记忆从未褪色,这份浸润着热血与信念的精神遗产,终将化作当代青年勇担使命的精神源泉,指引着人们在新的征程上,以奋斗之姿续写民族复兴的时代篇章。

图片来源:江淮烽火八十春——江苏抗战纪念地调研团

 

标题:江淮烽火八十春——江苏抗战纪念地调研团探访七地纪念馆

地址:http://www.jianghexincheng.com/jssy/37956.html

心灵鸡汤: